隱姓埋名的科學家(鄧稼先:隱姓埋名28年)

# 博客 2025-07-05 08:26:37 ttzt

最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隱姓埋名的科學家,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隱姓埋名的科學家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淡泊名利的科學家有哪些
  • 2、鄧稼先:隱姓埋名28年
  • 3、“兩彈元勳”鄧稼先隱姓埋名28年,對我國有著怎樣的貢獻?
  • 4、兩彈一星元勳有哪些?為什麽他們願意隱姓埋名,隻為人民而服務?

淡泊名利的科學家有哪些

1、黃旭華為研製核潛艇“甘做隱姓埋名人”,30年“水下長征”無怨無悔。

由於嚴格的保密製度,長期以來,黃旭華不能向親友透露自己實際上是幹什麽的,也由於研製工作實在太緊張,從1958~1986年,他沒有回過一次者裂老家海豐探望雙親。直到2013年,他的事跡逐漸“曝光”,親友們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潛試驗,黃旭華順道探視老母,95歲的母親與兒子對視卻無語凝噎,30年後再相見,62歲的黃旭華,也已雙鬢染上白發。麵對親人,麵對事業,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默默無聞,寂然無名。

2、袁隆平嘔心瀝隻為讓更多的人吃得飽。

袁隆平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苦苦追求,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的傑出成就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影響世界。

3、鄧稼先苦心鑽研國防技術。

鄧稼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4、黃大年“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用生命開拓中國的地球深部探測事業。

2009年,作為第一位到東北的“千人計劃”專家,黃大年放棄了在英國的高薪工作,頂著紛飛的雪花,毅然決然地回到母校吉林大學。

回國後他帶領團隊潛心鑽研,淡泊名利,生活樸素,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辯嫌高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5、屠呦呦苦心研究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屠呦呦幾十年來致力於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世界流行病瘧疾的防治研攜尺究,從中醫藥這一偉大寶庫中尋找創新源泉,從浩瀚的古代醫籍中汲取創新靈感,從現代科學技術中汲取創新手段。

她的研究團隊堅持不懈,克服困難,聯合攻關,成功地從中草藥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並研製出係列青蒿素類藥品,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在世界抗瘧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不為名利遮望眼

鄧稼先:隱姓埋名28年

“我的姑父鄧稼先出生於書香世家,他的國學底蘊很深厚,在國家貧窮落後、遭人欺辱的背景下,他最終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許進感歎地說。在他的心裏,鄧稼先是偉大的核科學家,但更是一張桌子上吃飯閑聊的家人。

“鄧稼先曾生活在殖民地的舊中國,親曆過亡國奴的屈辱和痛苦。”許進說,“北平淪陷後,清華、北大南遷昆明,鄧稼先的父親身患肺病,無法經受旅途顛簸,全家隻能滯留在北平。

每當日本侵略者占領一個中國城市,他們就迫北平的百姓拿著日旗上街慶賀,13歲的少年鄧稼先胸中怒火滾湧,當眾把一麵日旗撕得粉碎並狠踩腳下……

人心惶惶的亡城,危機四伏的空氣,鄧稼先就讀中學的校長、鄧以蟄的好朋友提醒他們鄧稼先可能已被周圍的漢奸盯上,要盡快將其送出去避禍。

1940年5月,正讀高二的鄧稼先由其大姐鄧仲先帶著開始了輾轉曲折的逃亡之路。

“他們從天津繞道上海、香港,先到昆明,後到四川江津,進入鄧稼先叔叔任校長的國立中學就讀,並在那兒考入西南聯大。”許進說。

臨行前,鄧父囑托道:“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學科學對國家有用。”話語中透露出一位愛國美學家的深深無奈。也正是這句話,改變了鄧稼先的一生。

許進從鄧仲先那裏聽過幾件小事。兒時的鄧稼先很活潑,甚至有點淘氣,有一年冬天,他跟同學到北海玩,竟然掉到冰窟窿裏,幸虧一個路人看到,及時把未來鬥兆的“兩彈元勳”救上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鄧稼先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鄧仲先等了很晚也不見弟弟放學回家,找到學校才知道,弟弟把學校教室的窗玻璃洞液砸爛,被老師“扣押”了,鄧仲先賠了玻璃錢,老師才放鄧稼先回家。

1941年,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利用所有珍貴的時間抓緊學習。這期間時有日軍空襲,躲進防空洞的鄧稼先就和同學楊振寧拿著英漢字典相互考答。1948年10月,他考入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生院。1950年8月,他去美國22個月後就取得博士學位,當時他隻有26歲,因此被人稱作“娃娃博士”。

導師看中他的才華,想推薦他到英國再深造兩年。當時,能夠獲得博士學位,在美國也是十分難得的空顫租人才,擁有光明的學術前景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但鄧稼先盼望的是早日回國,改變祖國貧窮落後的狀況。在獲得博士學位後的第9天,鄧稼先與百餘名愛國青年一道乘船回國,投身新中國的建設之中。8年後,他又放棄了頗有成就的科學研究,投身荒漠,為祖國研製核武器。

後人津津樂道鄧稼先那些生活“段子”:看戲從不提前買票,也不到售票窗口等退票,而是在附近“物色”那些看起來真想轉讓戲票的人,屢屢成功;一套衣服一穿很多年,但始終幹淨、整齊,從不因為工作繁忙而在服裝上顯示出“沒時間收拾”的樣子;帶著一家子去下館子,要排隊,看著哪一桌子快吃完了,就趕緊過去站在旁邊盯著等……這樣普通人的生活場景,今天的我們依然是熟悉的。

“他喜歡看電影、聽京劇、下館子,普通人的生活愛好他都有,是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隻是他的時間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了,沒有多少時間享受那些。他到北京幾乎都是為了出差,一般是工作有了成績需要回北京向領導匯報。有時回來立刻就走,有時需要等領導批示,可能會多待一點兒時間。在這難得的時間裏,在周末他通常一大早就先去王府井的外文書店去買科研需要的資料書,然後去飯館或去附近我祖父家吃午飯,有時還去北大看望一下他的父母……他就是個普通的人,有許多普通人的嗜好,他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於,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能夠舍棄那些個人嗜好。”許進說。

長期工作在強輻射環境中的鄧稼先,在那次氫彈試驗發生意外事故後病倒了。他開始便,情況越來越嚴重。當時,他正在與團隊通過大量的核試驗不斷地完善核武器的研製。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顧不得去醫院檢查身體。

鄧稼先用虛弱的生命餘光給祖國寫出了一份“萬金家書”,和國務院采納了此項建議。1996年7月29日,鄧稼先逝世十周年紀念日,在成功進行了第45次核試驗後,中國宣布暫停核試驗。當時,中國已具備在實驗室模擬核炸試驗條件。一個多月後,聯合國批準了《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鄧稼先起草的建議書對於中國今天的國際地位十分重要。

以後,我恐怕照顧不了這個家了。這件事情如果做好了,我這一輩子就值了。”這是1958年8月的一天晚上,鄧稼先說給妻子許鹿希的話。但過早離世的他並非沒有遺憾,他的事業並沒有親自完成,學術著作也來不及動筆。

“姑父說過的兩句話對我觸動最大,一是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世界先進水平。二是他臨終前對我姑姑說,如果有來生,我還選擇中國,我還選擇核事業,我還選擇你。這是他對於自己一生的概括和總結。他去世前最後一句話是‘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這是他一生的奮鬥目標,也是對於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矚望。”許進說。

“兩彈元勳”鄧稼先隱姓埋名28年,對我國有著怎樣的貢獻?

“兩彈元勳”鄧稼先隱姓埋名28年,對我國有著怎樣的貢獻?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誌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汪派謹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係。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當時正值用人之際,我國工業百廢待興,麵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壓迫,他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 。在他的堅持與不屑努力下,為新中國的軍事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在中國軍事實力方麵有巨大的作用,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讓中國有直麵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交流談判的資本。

為中國核事業的發展,他放棄了國外的博士學位,放棄了高新工資,投身與中國的西北大荒漠,那裏沒有優厚的待遇,遠離家人,即使是過年期間,全國人民都在家中陪伴親人,但他依舊守在漫困基天黃沙中,不顧名與利,隻為能夠擁有中國人自己的原子彈,讓世界人民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讓新中國能夠真正屹立在世界東方。

鄧稼先為了中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羨饑,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在西北荒漠奮鬥了數十年。核武器的研製方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使中國的核武器發展繼續快步推進了十年,趕在全世界全麵禁止核試驗之前,將我國的核武器技術達到了實驗室模擬水平。

兩彈一星元勳有哪些?為什麽他們願意隱姓埋名,隻為人民而服務?

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有那麽一些人為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國家默默的奉獻他們的生命,為的是照亮我們。其中兩彈一星的那些元勳就是典型的代表。那麽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都有哪些呢?接下來我給大家具體說一說。

第一個,錢三強,他是原子物理學家。他的父親錢玄同曾任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誌編輯。所以說他的父親對他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他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赴法國留學,師從鼎鼎大名的居裏夫人,10年後他回國主持建立了中國原子能研究並擔任所長。他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第二個,鄧稼先,鄧稼先是我國渣知核武器理論研究的奠基者,開拓者之一,也是我國研製發展核武器在技術上的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領導人,許多消擾學者和技術人員如橋消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綜上述兩位科學家那樣的人的事跡還有很多,小編就不一一闡述了,那麽我們都想知道是什麽能夠讓他們隱姓埋名地為人民服務呢?

他們在青年時期就願意犧牲自己的大好年華投身於科研事業當中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其次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是比較落後的,所以他們為了新中國的事業嘔心瀝,頑強拚搏,發奮圖強,這也是因為他們愛國,他們心中有國家,所以才會願意犧牲自己為國家的事業做一些貢獻。

在23為兩大一新功勳獎章的獲得者中,有19位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後從國外歸來的。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抵抗住了金錢名利的誘惑,毅然回到滿目瘡痍的中國,為的就是祖國的強大。他們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我們敬佩。

隱姓埋名的科學家(鄧稼先:隱姓埋名28年)

以上就是隱姓埋名的科學家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